1.被加固混凝土表面處理
(1) 表面處理應達到三個目的:確保結構本體與纖維布牢固粘結,除銹、去污、凈化處理混凝土表面的老化部位;利用結構膠修補裂縫、填補孔洞、調整高差、削除尖角,保證碳纖維布粘結在可靠的基底上。
(2) 鋼筋露出部位須做防銹處理,如損傷程度嚴重,應采取措施補救。
(3) 裂縫修補。若裂縫在5mm以上,采用高強水泥砂漿灌注;裂縫寬度大于0.1mm、小于5mm,采用專用化學裂縫灌注膠灌注裂縫,以低壓慢注射為主,固化后打磨修飾平坦;裂縫寬度小于0.1mm,采用封縫膠表面封閉。
(4) 表面修補:被粘混凝土面如有缺陷、孔洞或蜂窩麻面,應采用修補膠修補。
①缺陷或孔洞修補。原結構施工中或后期運行中使結構產生缺角、孔洞、蜂窩麻面,必須用修補膠修補。
②高差調整。由于模板錯位產生混凝土表面高低差,亦必須在粘貼纖維前修復。大面積可用高強砂漿,局部位置則用修補膠修補。
(5) 表面污垢和碳化物處理。以盤式打磨機、噴砂、高壓水沖洗等方法,將表面處理成平坦規整、無松動、無脆弱碎塊及無污物的表面,油脂類污物用中性洗滌劑脫脂,用高壓氣槍清除灰塵,粘結纖維布前混凝土表面必須充分干燥。
(6) 修角加工。為防止內凹角處纖維布在粘結時容易剝離或扯起,可采用修補膠泥修補成圓角,圓角半徑R應滿足規范要求。
對于棱形柱或尖銳外凸角結構,在尖角處的纖維會有較大的應力集中,容易使碳纖維折斷,因此必須進行處理??捎醚心C將棱角修飾成半徑R的弧形。用修補膠做表面修飾,用弧形量具檢測,保證修飾角半徑R滿足規范要求(特種結構按相關規范要求)。
2.底膠涂布
(1) 使用底膠的目的,在于加強混凝土與纖維布或修補膠之間的粘結性,底膠能夠浸入混凝土,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強度。
(2) 環境溫度、濕度和混凝土表面的干燥程度影響底膠粘結性能,施工環境溫度應不低于5℃,濕度應不高于85%,混凝土表面含水量應在10%以下的干燥狀況。
(3) 一次配膠量不宜過多,一般情況配制好后在45- 60min內用完;膠的攪拌采用低速機械攪拌,攪拌時可能發熱,攪拌時間不宜過長,以3min為宜。
(4) 涂膠采用滾輪毛刷均勻涂敷,涂敷量由底膠的品種和混凝土表面狀況而定,底膠的濃度較低,一般用量標準為0.25一0.3kg/m2;底膠應涂敷1-2道,如混凝土碳化嚴重,浸透量大時,需增加涂敷次數。以指觸確認干燥后,再繼續下道工序(通常需要一天時間養護)。
3.修補膠修補混凝土
(1) 使用修補膠的目的是保證施工面平整,混凝土面與纖維布之間沒有氣泡鼓脹發生,應對混凝土面凹凸、孔洞及高差修整。
(2) 底膠指干后立即修補,如時隔10日以上,使用修補膠前須用砂紙打磨做表面處理;如遇蜂窩麻面,在混凝土表面應全面涂敷修補膠;用量視表面狀況而不同,一般用量為0.5~1. 5kg/m2;通常養護24h固化,確認固化后再繼續下道工序;因混凝土內部氣體使修補膠施工面產生氣泡時,用角磨機將氣泡研磨平整。
4.浸漬膠涂底
(1) 涂敷浸漬膠的目的是使混凝土與纖維布粘結。施工注意事項:必須使浸漬膠充分浸透,采用專用滾輪單向滾壓纖維布,起拱部位和角落部分容易產生空氣滯留,使用專用帶齒除泡滾筒除去滯留空氣。
(2) 固化時間,每次膠的混合量應以在施工時間內要涂布面積計算,攪拌必須充分,應特別注意混合容器的底角部分難攪拌處。
(3) 涂敷應均勻,涂敷膠量以浸透纖維布為標準,膠不宜多,多余膠用專用設備擠壓出來,涂敷量視混凝土表面狀況和纖維布規格不同而不同,一般一層用量為0.5-0.7kg/rm2。